沧州市肃宁县:“四级服务”依托互联网搭建新平台

案例简介:

  沧州肃宁县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家门口”式的服务,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同。

案例详情: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让农村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课题。肃宁县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得到张庆伟等省政府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同。

  2015年以来,为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肃宁县在完善原有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硬件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运用互联网技术,研发了“四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把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串联起来,并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对接,打造了一个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程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把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村级受理,群众90%以上的事项办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的农村服务新体系。2015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全县9个乡镇、253个村和7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全县入网审批服务事项224项,共涉及26个部门,其中村级受理88项、社区受理25项;5个市直部门共20项审批事项可在网上办理。截至目前,累计办结群众申报事项3.6万件。

  


  一、工作动因:面对改革要求,面对群众期盼,“四级服务”新模式成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现实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后,我们围绕“最后一公里”是什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虽然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平时做了大量工作,也建起了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但是如果延续过去“金字塔”式层层审批、纸制流转的传统方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和提高政府效能,群众在许多方面还不满意,成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最大障碍。一是群众办事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在纸质流转的传统审批方式下,农村群众办事仍需携带相关证件跑乡赴县、往返多次。有的为了快点把事办成,往往“托关系、走后门、欠人情”;有的事情涉及多个部门,需层层审批,还要多头跑路、四处盖章开证明,甚至因不懂办事流程而跑“冤枉路”。二是基层服务中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虽然有办事人员,但也是代替群众跑路,且多是兼职人员,加之待遇不高、群众办事时间不固定,代办员队伍很不稳定,相关工作极易出现走形式、摆样子的问题,难以持续发挥作用。三是政府服务效能得不到切实提高。传统纸制流转审批方式,虽然对政府工作人员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但是环节上的监督难以完全到位,无法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对公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对部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查办。如何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各级便民服务中心更加适应形势要求和群众期待,还需以全新的视角,确定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

  二、主要做法: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级服务”新模式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家门口”式的服务

  


  为破解传统审批方式诸多弊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们提出:推进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把目光聚焦到农村,从老百姓身边的事做起,让群众身边事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如何让服务“走到家门口”?我们经反复研究认为,必须借助互联网科技化、信息化优势,以网上审批为切入点,研发建设“四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用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公开等信息化手段,把优质便捷的服务送到每个村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桥梁和纽带,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彻底放权,把审批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一是研发系统,科学制定审批路径。与软件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了“四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将受理、审核、审批三个基本环节按照信息流程进行编程,通过嵌入“电子表单、彩扫电签、单方加密、电子签章、短信提醒、电子监察、人机考核、门户链接”等功能模块,实现网上办事全程流转、审批服务全程监督。与全国其他地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不同,该模式没有线下只有线上,没有“群众跑”只有“数据跑”,是一种更彻底、更纯粹的网上审批运行模式。二是下放权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围绕“百姓身边事家门口就能办”的目标,对行政许可、便民服务、日常管理、内部审批等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逐项优化、再造流程,纳入网上审批,重点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村级受理。截至目前,共纳入网上审批与服务事项224项,其中行政许可92大项,行政许可子项20项,公共服务82项,日常管理30项,涉及民政、计生、人社、林业、公安、农业等26个部门,集中到村级受理88项、社区受理25项。三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系统研发成功后,我们先行选取了梁村镇进行运行测试,不断查漏补缺、调整优化、积累经验。去年10月,开始在全县9个乡镇、253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全面推广,实现全覆盖。今年4月,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专网成功对接,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网上审批与服务”,已纳入审批事项20项,涉及国土、环保、农业、交通、林管等9个市直部门。

  (二)优化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一是采用“电子表单”,取代传统表格。“电子表单”是实现网上审批的前提和基础。为解决群众办事领取表格问题,将纸质表格变为电子表单,按部门分类放置到“四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供村代办员为办事群众进行电子填写,需要出具村级证明的,全部出具“电子证明”。同时,针对受理、审核、审批各流转环节,设计了网上流转表单,并为每个环节设定审批时限、短信提醒和进退件签批,为网上审批流转奠定基础。二是实行“电子签批”,破解网上审批瓶颈。“电子签章、电子签名”是网上审批流转的核心环节。为解决审批过程中审核和批准之间流转问题,引入了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管理系统,为市县乡村四级工作人员配备密钥,并按国家规定进行了CA认证,使电子签批具备了法律效力。“电子签章、签名”的运用,既确保了网上审批全程流转,又实现了档案保存数字化管理。三是现场“彩扫电签”,群众办事不用出村。为“四级中心”统一配置扫描仪、手写签批板、照片采集仪等设备,办事群众只需在村级中心提供审批部门要求提供的相关证件,对电子填写的信息进行电子签字即可,电子审批表的基本信息填写、照片采集、证件彩扫、加盖电子印章、对数据加密上传审批系统,均由村代办员、社区或大厅窗口人员来操作完成。

  (三)严格监管,让政府权力运行在科技的轨道上。一是强化“电子监察”,实现服务全程监督。系统中设置“电子监察”模块,根据事项规定办结时限,对网上办理事项实施统计、监察,办理进程在政府网站公开。对即将到期的进行黄牌提醒,超期的予以红牌警告,并发出短信催办,解决了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二是设置“短信提醒”,实现办事公开透明。通过对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息提醒、办结完毕向服务对象发送办结短信通知,群众按发送编码,随时登录政府门户网站查询,既解决了受理事项催办提醒问题,也方便群众全程监督。三是设置其他模块,实现管理公平科学。系统中还设置了人机考核、单方加密、门户链接功能模块,使系统功能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四)拓展领域,推动电子商务、便民服务融合发展。在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同时,一方面,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四级服务”网络资源,积极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移联网信等农村电商平台开展对接合作,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蓬勃发展,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淘宝、网上销售多功能一体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保险代理、充值缴费、小额存取款、电费缴纳等便民服务,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同一平台发展。同时,系统还开通了“民情民意”收集平台,发挥村代办员民情收集员作用,及时收集辖区内的综治、信访、民情,并通过系统反馈到市级平台收集并处理,使群众的呼声有了反映的新途径,党和政府的声音有了传达的新渠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三、取得成效: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能,“四级服务”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市县乡村“四级服务”新模式,最大的成效就是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行以来,日益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简政放权“放”的彻底,审批服务更加高效。该模式把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与服务事项下放到每个村庄,变“部门受理”为“村级受理”,村代办员经过培训,掌握了部门下放至村级受理事项的条件,只要条件满足,按照网上审批服务的规定程序要求进行网上流转,用“数据传输”代替“群众跑路”,实现了部门受理事项环节下沉到最基层。“四级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的应用,构建了一个“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的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了县直部门向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乡镇股站向乡镇便民服务站集中、村服务室有固定人员办公的全新局面,各级中心建设更加规范、高效,成为名副其实的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县入驻县级中心部门达到26个,比原来增加10个。

  (二)放管结合“管”的到位,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该模式通过严密的网络管理系统,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打开权力的一个个“小暗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防止了权力寻租。用无情的电脑约束有情的人脑,变“牛栏关猫”为“数据铁笼”,做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当事人等多方的共同监督,实现了从管人到管事、从纪律到流程、从事后监督到全程监督的转变,不仅杜绝了“人情面子”问题,也较好解决了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该模式通过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程序设计,让权力运行在科技的轨道上,把制度转化为程序,真正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三)优化服务“服”的贴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该模式通过互联网,变“群众跑腿”为“信息传输”,真正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实现了“不用跑、不见面、能监督”。一是不用跑。群众到政府办理的事项都能在一张网上完成,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办成;二是不见面。办事群众与工作人员互相不见面,群众不求人就能办成事;三是能监督。通过全程监察,使限时办结制真正落到实处。该模式大幅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办事心情舒畅了、怨声减少了,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据统计,群众办事时限比过去普遍缩短了50以上,基本实现了办事零成本、群众零投诉、服务零距离。

  (四)拓展领域“拓”的全面,服务功能更加广泛。通过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肃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今年3月14日,全县首批44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集中开业,创下了日均收入、日均订单、村均支付笔单价和支付总额“四项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发展到63家,营业额2500万元,63位合伙人中有33位月收入过万元。移联网信村级服务站发展到202家,有157家已投入使用,网上销售100多种商品,实现了村村有电商平台、村村通快递业务;依托移联网信全国26万家农村电商加盟店的销售体系,在4月24日集中订购日活动中,肃宁县生产的文化衫10分钟销量超过了10万件;后丰乐堡村生产的“石磨郎”面粉首次网上订单达10万斤;在今年中秋促销活动中,有12家村级服务站日销售额超万元。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5年沧州市共有3个淘宝村,全部位于肃宁。截至目前,全县淘宝村数量达到8个,河北乡成为沧州市首个淘宝镇。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另外,在便民服务方面,已与建行、农行、信用社、邮储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险、通信公司、供电公司等机构实现合作,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存取款和转账、手机充值缴费、电费缴纳、涉农保险业务、人身意外保险业务等便民服务事项。村代办员通过加盟农村电商和代办银行、保险、电力等公司业务,能获得多份可观的代理收入,既成功解决了收入低问题,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和网上购物,实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融合共赢发展。

  现实意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四级服务”新模式成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剂良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县“四级服务”新模式,把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管理理论成功运用于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之中,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一次挑战,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一次重大变革,本质上是公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其核心价值在于体现了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义。

  以群众为中心搭建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该模式立足农村实际,针对农村群众“办事难”问题,在制度设计上以农村群众为中心,以“群众身边事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把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串联起来,在各村大队部搭建起集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平台,用“四级服务”新模式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审批与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庄,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真正把优质便捷的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网上淘宝与销售不出村、日常生活不出村,大幅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让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驶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

  (二)以创新为引领转变职能,深入推进了“放管服”改革,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目标”。我县“四级服务”新模式,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应减必减、该放就放”,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利用互联网,把审批与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级受理,群众到政府办理的事项都能在一张网上完成,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变“部门协办”为“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发展环境,有效调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三)以网络为依托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了法治政府建设,为县一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推进依法治国,对县一级来讲,首先是依法依规行政。我县“四级服务”新模式,围绕习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要求,以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基础,把制度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把“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理念贯彻工作始终,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公开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用“制度+科技”再造权力运行,形成了一套不以时移、不以物换、不以人替的科技化审批和服务运行监管机制,遏制了“短期行为”和“一阵风”,使权力运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是运用信息化武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四)以科技为手段倒逼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该模式将县级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对各单位办理情况进行网上实时在线监察,实现了审批透明化、痕迹数据化、监控实时化。办事人与经办人员“零接触”,有效消除和防范了权力寻租空间,从根本上杜绝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传统模式下的关系审批、人情办事、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行为在新模式下失去了“温床”。该模式不仅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也提高了干部管理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工作人员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清二楚,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一目了然,倒逼部门和工作人员“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推动干部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既为依法施政、廉洁从政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又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我县“四级服务”新模式,来源农村、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是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一项具有原创性的工作新模式,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6月7日,在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暨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现场会上,我县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作了经验介绍。6月8日,张庆伟省长批示:“要推广邯郸、肃宁县做法,可组织现场会。”7月4日,沧州市推广肃宁县经验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11月24日,在广州召开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交流会上,肃宁县做为全国唯一县级部门做了典型发言。

  我县“四级服务”新模式运行以来,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督导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提升系统功能,使其在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四级服务”网络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将车辆违章、户籍户政、教育医疗、扶贫脱贫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二是推行网上审批进企业。研发“企业网上审批服务系统”,改革企业审批服务流程,强化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对企业的项目建设、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资质认定、商标专利等服务事项,推行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实现企业办事“不出企”。三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推行“四级服务”为契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加强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