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新华区、裕华区、深泽县、晋州市)

石家庄新华区行政审批局:“三招”效率促提升 政务平台惠民生

案例简介:

  新华区行政审批局大力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强力推进惠民服务举措,推进“互联网+”政务审批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零跑腿”服务,提高了便民服务质量,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案例详情:

  为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推进实现“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零跑腿”服务,新华区行政审批局大力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强力推进惠民服务举措,全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一、出新招,技术创新强动能

  新华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审批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了审批服务模式的新跨越。一是内部联通强动力。开发使用了“政务中心互联审批、审批中心即时监控、三级平台便民服务”三个软件系统。将173项审批服务事项融合统一,共享审批数据,开展互联审批;对各业务环节开展自动分析和实时监控,消除工作风险;在全市率先研发使用区、乡(镇)、村(居)三级平台软件系统,把民政、社保、医保、计生等津贴民生事项前移到平台系统,做到“审批服务再延伸、便民代办不出村”。截至目前,共办理审批件417616件次,办结416591件次。二是外部延伸保便捷。在全市系统率先同工行、建行、农行、河北银行等国有银行开展了审批服务对接,为5家银行10个网点培训代办骨干并开展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银行免费帮办、资料网上预审、远程身份识别、就近打印证照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区99%企业营业执照在政银合作网点领取。研发推出行政审批“个体业务掌上通”微信程序,完善推进个体工商户登记自助一体机服务,实现个体业务登记流程“足不出户”,全程电子化、无纸化办理。自4月26日开通以来,运转平稳,已办结839件,领证300户。三是融合互用促跨越。各项内外软件系统内伸外延、融合互用,形成了内外互通的“互联网+”政务审批服务模式,推进实现“让数据在空中跑腿、让审批在网上进行、让服务在家中开展”跨越发展新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互联审批502521件次,其中包括手机扫描1.7万余人次、共享数据5万条次、推送信息4万条次,业务办理环节缩减了30%,服务对象现场跑办量下降了80%,部门纸质传送件减少了80%,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和工作动能,有效优化了辖区营商环境。

  二、出实招,举措研推上水平

  针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业务增长快、人员排队长、审批效率低”等症结,创新采取“八大举措"”:“微信摇号”,强化对代办机构管理,开通代办机构高速通道和个人申办绿色通道,实施过程控制,彻底消除长期以来为社会诟病的“倒号、加塞、半夜排队、抢排队、排长队”等现象。此做法被市审批局大力推广实施,全省领先。“二维码扫描”,公示 169项审批事项的“二维码”图标,涵盖“申请要件、办事流程、办结时限、方法步骤、进度查询、范例说明”等要素,做到业务咨询方便快捷、效率提升惠及群众。此系统被市审批局强力推广应用,全市系统首家。“网上预审”,申请人登录新华区三级平台网站,实现“网上面对面、系统点对点”申报审核,提供“个人自主申办、政务大厅报办、三级平台协办、银行免费帮办、代办机构代办”五大申办方式,拓展申报途径,提高申报效率,全省领先。“一网直通”,创新研发全省唯一、全国领先“企业注册网上直通审批系统”,覆盖申报核名、身份识别、信息录入、网上审批、执照打印、刻章服务直至银行开户的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功能,实现审批零见面、无介质、无纸化、全天候申报、一网直通审批。“远程验证”,开展申请人网上语音图像识别,保证身份真实,免去路途奔波,消除审批风险。“全程电子化”,企业注册实现银行代办网点和审批中心专用系统的实时对接,做到审批同步开展、指令同步发送、执照自助打印,1.5个工作日可取,远低于全国平均8个工作日取证。“个体业务掌上通”,开通微信小程序,上传身份信息,申报资料手机客户端传送,就近打印营业执照,实现申报“足不出户”,全程无纸化办理。“个体业务自助一体机”,全区设置5台个体业务自助一体机,申报人就近申报,只需一张身份证,无字号营业执照立等可取,有字号-个工作日可取。目前,新华区的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了60%以上,服务满意度提升至 95%以上,各项工作进展稳居全市系统前列。中国企业报、燕赵晚报、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中国网、凤凰网、腾讯网、石家庄日报数字版等多家新闻媒体就该局做法进行了采访报道,得到服务对象和社会百姓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三、出真招,服务拓展保运行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运行稳,效率高,服务好。新华区在组建新的行政审批机构的同时,出台并创新实施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方法举措,保证了改革的快速推进和工作的平稳运行。一是制度建设促规范。创新实施了“审批会议、过错代办、容缺审批、风险名单”四项制度。对疑难、重大和复杂的审批服务事项,提交“审批会议”,集体研判,集体决定;对因工作失误、服务欠缺的事项,指派专人全程代办帮办;对非主要材料“暂时短缺”的审批服务,先审批后提交,先发证后补充;对“不清楚审批规范、不知晓服务流程、不了解政策法规、不服从审批管理”的服务对象,列入“审批风险名单”,指派专业法律人士,开展法律援助,以“宣讲法律、讲明权利、消除误解、保障运行”。截至目前,已“审批会议”研究事项30件次、“融缺审批”事项20件次,效果良好。二是方式创新提效率。优化整合原审批服务大厅“多局分治、分块运行”的状况,设立公开审批大厅,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出“一窗式”全功能服务模式,实现了“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窗多用”,实施以来,服务对象件均办理时长减少了5分钟,服务对象满意率提高至 98%以上;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共举办全局性业务培训2次、专项业务培训20余次。三是“公平服务”把尺度。审批服务,效率优先,公平至上。出台了“社会机构服务信息公示”举措,设立了“便民服务信息公示栏”,对审批工作延伸涉及的银行开户、注册代办、公开声明等社会机构服务事项,公开邀请具有资质的银行、报社、中介等机构,自愿申报,竞争服务,并接受行政机关和办事群众的监督。邀请人大、政协、街道办、企业、群众等43名政务审批监督员,接受公开监督。建立主管科室为主勘、其他科室为副勘、相关街道办为督勘的三方联合踏勘制度,现场勘验机动组合,增加工作透明性,有效提高了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规范了行为尺度,消除了“不良利益链”的潜在隐患,打造了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有230家社会机构公开申报,提供服务5万件次;与5家银行10个网点建立政银合作关系,企业营业执照100%实现在银行打印,通过各种渠道接收社会各类建议、意见50条次,日咨询量约为1200条次,群众满意度为96%以上。